(收藏)GMP认证现场检查清单
序号 | 检查 内容 | 检查清单 | 关注点 |
质量管理
| 质量保证 | 1、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图及分工情况; 2、企业质量目标的制定; 3、质量保证系统运作。 | 质量保证系统是否有效运行 |
质量控制 | 1、组织机构图及相关职责分工的文件; 2、文件系统。 | 职责、分工明确 | |
质量风险管理 |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 1、风险管理的启动 2、风险评估的方法 | |
机构与人员
| 机构、关键人员 | 1、组织机构图; | 1、质量管理部门是否独立设置,是否参与所有质量活动及审核GMP文件; 2、关键人员职责是否清晰、完整。 3、组织机构图的依据文件。 |
培训 | 1、培训管理的部门及职责; 8、培训实际效果的评估。 | 关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
卫生 | 1、人员卫生操作SOP; | 1、人员更衣程序; 2、身体不适人员的管理。 | |
厂房与设施 | 总体情况 | 1、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2、厂区、周边环境、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辅助区布局图 3、厂房设施清洁维护规程 4、温湿度的控制情况 5、防虫、防鼠等情况 6、人员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的控制情况。 | 1、厂区、生产区人物流走向,是否将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的区域作为非本区域人员的物流的通道; 2、周边环境是否有污染源; 3、关键工序(配料、压丸、化胶、干燥)的设置情况。 |
生 产 区 | 1、生产工艺流程图、洁净区送风、回风、排风布局图 2、空气洁净度检测报告 3、产尘操作间的设计 4、药品包装厂房或区域等设计 5、温度、湿度、时间的控制措施。 | 1、根据对药品生产过程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净化级别及温湿度控制等要求 2、原辅料称量室的设计、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的措施 | |
仓 储 区 | 1、原辅料库、成品库、内包材库、标签库、阴凉库、冷库、危险品库布局图 2、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的设置 3、温湿度管理规定及监控记录 4、取样间管理规定及使用记录,取样区洁净级别的监测报告 | 1、区域划分是否合理; 2、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是否隔离存放; 3、储存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要求。 | |
质量控制区 | 1、微生物限度实验室布局图,检验仪器使用、维护、保养规程及记录 2、质量控制实验室是否与生产区分开 3、实验室的设置是否合理 | 1、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 2、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还应当彼此分开。 3、样品的处置区域 4、是否有专门的仪器室 | |
辅助区 | 休息室、更衣室、盥洗室、维修间布局图 | 休息室的设置不应当对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造成不良影响。 | |
设
备 | 设计和安装 | 1、生产、检验设备目录、 2、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 3、关键生产设备对药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评估 4、设备使用润滑剂、冷却剂等的管理规定和记录 5、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的操作规程及记录 | 设备与生产品种是否相适应 |
维护和维修 | 1、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及记录 2、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对产品质量影响的风险评估报告 3、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校准档案、检查记录 4、关键设备、容器的消毒或灭菌管理规程及记录 | 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当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
| |
使用和清洁 | 1、设备、设施清洁的操作规程、记录 2、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日志 3、生产设备状态标识 4、设备确认的参数范围 | 1、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应当在清洁、干燥的条件下存放 | |
校准 | 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校准和检查管理规程、档案、记录 | 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的自动或电子设备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并记录 | |
制药用水 | 1、制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图 2、制水系统运行记录、日常监测记录 3、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的清洗、消毒、灭菌规程、记录 4、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定期监测规定及相应的记录 5、PW、WFI取样点分布 | 1、回水温度、电导率 2、PW总送电导率 3、WFI在线TOC 4、有无盲管 5、操作人员实际操作技能情况 6、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的处理措施及偏差、变更情况 | |
空调系统 | 1、运行状况及保养 2、日常监测情况 3、清洗、维护、保养情况 4、无菌室空调系统 | 1、是否记录初始压差 2、有无超标、偏差、变更情况 3、初、中、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周期 | |
物料与产品 | 原物料与产品 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管理 | 1.原料标准 2.辅料标准 3.印字油墨 | |
1. 物料的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发运的操作规程 2.质量部门按批取样证、检验报告和放行单 3.发放时先进先出 4.文件完整性 5、中药饮片接收是否按照产地、采收时间、采集部位、包装形式等进行分类,并分别编制批号 6、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外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 | |||
3.进口原辅料的《进口药品注册证》 | 有效期、检验报告 | ||
供应商审计、评估 | 供应商及变更的供应商资质及现场审计报告 1.供应商审计、评估管理规程; 2.合格供应商名单 | 供应商审计的内容及分级管理 | |
有特殊要求的物料的运输 | 运输管理规程 | 1.运输工具 2.运输过程的温、湿度控制 3.运输管理规程中的特殊要求 | |
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接收 | 接收记录 | 物料的名称、代码、数量、生产商、批号、复验期等 | |
待验产品的管理 | 待验产品的管理规程 | 贮存区域、标识 | |
计算机化仓储管理 | 1.计算机化仓储管理的操作规程 2.仓储管理系统的验证 | 1.系统故障、停机等特殊情况的处理 2.不合格品控制 3.待验品的控制 4.安全保障 | |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管理 |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管理规程 | 1.贮存:温湿度和贮存时间 2.标识是否包括名称、批号、数量、质量状态等 | |
包装材料的管理 | 1.内包装材料的管理规程 2.外包装材料的管理规程 3.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程 | 1.内包材生产洁净级别 2.专人、专区保管、发放 3.印刷内容是否报药监部门审核,原版资料是否保存 4.旧印刷模板、包装材料的销毁 | |
特殊物料的管理 | 特殊管理物料管理规程 | 1.数量 2.安全性 | |
回收产品的管理 | 1.操作规程 2.记录 | 1.回收产品的数量 2.处理流程 | |
重新加工和返工产品的管理 | 1.重新加工和返工产品管理规程 2.重新加工和返工产品审批表 3.重新加工和返工产品生产记录 | 1.数量 2.审批程序是否完整 3.风险评估 4.稳定性考察 5、定义的理解是否正确 | |
退货物料和产品的管理 | 1.管理规程 2.产品台账 | 1.数量 2.审批和销毁程序 | |
确认与验证 | 1、验证总计划 2、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确认与验证方案、报告 3、设备清洗验证方案、报告 4、关键设备的消毒或灭菌验证 | 1、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2、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变更后的确认 3、生产特殊物料设备的清洗验证 4、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 |
生产管理 | 原辅料 配制 | 生产指令 生产工艺 批生产记录 | 1、生产指令 2、原辅料领用 3、处方投料 4、称量精度 5、独立称量、复核是否及时标识 |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贮存 | 现场及记录 | 贮存条件 标识 | |
生产工艺验证 | 计划、方案、报告 | 方案可行性 工艺参数设定 验证结果与工艺规程、SOP的一致性 再验证周期及依据 | |
清洁验证 | 计划、方案、报告 | 方案可行性 清洁剂/消毒剂的选择 取样方法、位置、标准判断 再验证周期及依据 | |
工艺规程 操作规程 | 工艺规程与SOP的一致 生产处方、原辅料标准方法 批记录是否反应验证参数 实际操作技能 | 注册批件 批生产记录 工艺规程 不同生产批量、规格不同的规定、SOP 参数的控制 | |
生产操作 | 中药前处理及沙棘果油的收集 生产环境、参数控制、中间产品控制、设备标识、物料标识 生产设备与工艺的匹配性、批记录是否反应验证参数、生产操作与SOP一致性 | 现场及批生产记录
| |
包装操作 | 包装环境、标识、防混淆差错控制措施等 包材的发放使用、退库、物料平衡、 批记录是否反应验证参数,包装操作与SOP一致性 | 现场及批生产记录 | |
批生产 记录 | 文件的批准发放,空白批生产记录管理 内容完整、填写及时规范、物料平衡、偏差处理 | 文件管理 现场 | |
批包装 记录 | 文件的批准发放,空白包装记录管理 内容完整、填写及时规范、偏差处理、标签现场管理 | 文件管理
| |
生产管理 | 批号的编制及生产日期的确定 控制措施(混淆、差错、污染) 特殊产品粉尘的控制 清洁清场情况、人员控制、环境控制、模具管理、主要设备使用情况(设备日志) | 文件管理 批生产记录 现场 | |
变更性 验证 | 影响产品质量的原辅料、设备等主要因素、发生变化应确认或验证 | 文件、验证计划报告 | |
电子赋码管理 | 喷码复核、保存、功能确认 | 文件管理 批生产记录 | |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质量控制实验室 | 1、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2、设施设备能满足品种检验需求。 资质、能力评估报告 3、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规程; 5、质量标准是否齐全; 6、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否符合要求;(如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是否制定,中间产品检验方法是否经批准,中间产品检验记录) 7、检验操作规程SOP和相关记录是否制定; 8、必要的检验方法验证管理规程、报告和记录; 13、计算机或自动化过程的验证和安全性确认 14、色谱系统的系统适应性检查(如高效、气相)和确认。 17、检验数据结果超标怎样管理,是否有超标检查SOP及相关记录。 18、留样管理规程; 19、试剂、试液、培养基、检定菌的管理规程; | 1、查看品种标准进行核对; 5、标准品或对照品来源及领用记录; 6、实验室各种文件是否齐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空白记录的分发等 7、取样人员、取样方法,是否按照取样规程进行,抽取具有代表性样品的方法。取样分发管理 8、验证方案及实施情况, 9、超标概念,调查、处理的程序及结果。数据更改程序。 10、实际留样与规程相一致。 11、毒性试剂保管;培养基适用性实验; 12、中药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残留限度是否在质量标准中有规定。 |
物料、产品放行 | 1、物料和产品放行SOP(包括标准、职责); 3、不合格品管理 | 关注审核放行记录 | |
稳定性考察 | 1、持续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SOP; | 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案、计划;考察批次数和检验周期,发生重大变更或偏差后的稳定性考察 | |
变更管理 | 1、变更控制管理规程是否对原则、分类、程序等作出规定; 4、实验操作变更控制系统 | 变更涉及范围、控制流程、管理部门和人员;相关的文件及记录。 | |
偏差处理 | 1、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 1、偏差涉及范围,偏差报告、调查、处理程序和纠正措施; 2、与生产和检测有关的偏差和失败检查:记录、评估、及时的调查、包括适宜时采取纠正措施。 | |
纠正措施 | 1、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 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评估报告。 | 1、纠正措施的启动; 2、纠正措施与偏差的关系; 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风险评估。 | |
产品质量回顾 | 1、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管理规程及SOP; | 产品质量回顾采用方法及分析评估结果报告 | |
投诉与不良反应 |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 | 对投诉是否定期分析并报告。 | |
供应商的评估和批准 | 1、供应商审计管理规程; | 供应商定期评估资料及相关记录;主要供应商变更验证资料及报告。 | |
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 委托生产情况 | 合同内容 | 原辅料、生产管理、记录管理情况 |
委托检验情况 | 1、委托检验合同; | 委托检验的真实性。 | |
产品发运与召回 | 产品的发运 | 1.发运管理规程 2.销售记录 3.合箱管理 | 1.产品名称、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联系方式等 2.运输方式(冷链) |
产品的召回 | 1.召回管理规程 2.召回记录 | 1.召回产品的贮存、处置和评估 2.是否向药监部门报告 3.模拟召回 | |
自检 | 1、自检管理规程; | 1、自检标准; 2、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