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科学基础 助力绿色转型——《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一)
夯实科学基础 助力绿色转型——《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一)
2012-02-01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五”以来,每5年都要编制出台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务院首次以国发文件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印发各地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与执行力得到重大提升。
2008年11月,环境保护部就启动了“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听取了关于“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思路的汇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方针、路线、目标和重点,将“十二五”环保规划列入了国务院2011年专项规划审批计划。
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环发〔2011〕42号,以下简称《规划》),成为首个在五年规划开局之年就完成编制、报批的环保五年规划。2011年,国务院以国发文件印发了6项规划,其中环境保护领域的规划就占了两项,分别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这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规划的编制出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转方式、调结构、促协调、强支撑、惠民生、推改革作为核心任务。从国际和历史发展的经验看,环境保护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绿色发展是占领新的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编制一个助力绿色发展转型的环保规划是时代的使命与必然选择。同时,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后,全国环保系统形成了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共识,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丰富了“十二五”环保规划指导思想与战略举措。
编制工作情况
《规划》编制研究工作于2008年底启动,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的原则,经过深入基础研究、充分咨询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规划》(报批稿),顺利通过国务院审议并印发实施,主要得益于:
一是领导有力,组织高效。环境保护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8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启动以来,专门召开部党组会4次、部长专题会20余次;连续3年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全国环保系统规划财务工作会议上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分管部领导亲自带队,开展了十余次分片区座谈和调研。各司局、各单位、各地方大力支持和配合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是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过程,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共识,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的支撑和行动计划。
二是实践丰富、总结深刻。“十一五”时期,国家做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全面总结规划实施经验,首次开展了环保五年规划的评估考核工作。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了环保“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2009年1月,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专题审议了环保“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将评估结果印发各地。在此基础上,2010年,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开展了环保“十一五”规划的终期考核,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编制完成规划执行情况报告。环境保护部组织有关人员,结合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结果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考核结果,对各地的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查核实和定量评估,编制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终期考核报告》。考核结果表明,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环境保护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各省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考核结果均在良好以上。
三是协力攻关、凝聚智慧。《规划》在充分吸收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全国污染源普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期间环境经济形势、污染防控重点、主要污染物减排战略、政策措施、投入保障等重点领域与内容,精心设置了60余项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聘了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发改委宏观院等70多家具有深厚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技术单位,前后组织了1000余名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的研究编制,形成了5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技术方案。同时环境规划院等技术支持单位,针对面临的基础、形势、压力、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工程措施与重大政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为规划研究编制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
四是采言纳策、公众参与。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关于《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设置了“我为‘十二五’规划提建议”网络专栏,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规划编制的建议。在全国各地发放了5000多份环境调查问卷,了解公众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看法与需求。累计召开了上千人次的专家咨询会议、研讨会、座谈会,深入了解公众、基层环境工作者、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多方论证、科学落地。深入分析论证规划指标,合理确定规划目标。规划编制组对全国上万家的排污单位的减排潜力和能力进行了逐个分析,形成国家控制目标和思路。对全国省级以上上千个监测断面(点位)近十年水质监测数据、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逐项反复分析论证,确定环境质量目标。
应该说,通过上千名专家参与规划研究,上千人次专家参与规划咨询论证,前后调用收集上千万个基础数据,召开了近千次各类咨询会、研讨会、论证会、工作会,完成了500余万字的基础研究报告,经历了上百稿的修改,《规划》具备了基础扎实、研究全面、衔接充分、论证严谨、程序规范、决策科学等特点,是全体环保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实践的凝练、方法的探索、经验的总结。2011年3月31日,由环境、经济、政策、法律等相关领域的院士和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划》进行了严格论证,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六是横纵衔接、达成共识。《规划》征求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23个中央国务院所属部门的意见(重点部委征求了多次意见);多次征求了各省环保厅(局)及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除书面征求意见外,还在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征求了所有与会代表的意见,分片区与各省厅(局)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和交流;两次征求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共收到书面反馈意见2000余条,编制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逐一梳理研究,反复协调沟通,认真研究修改,最终与各有关方面达成一致。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