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宜昌5万名职工转岗再就业
近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大力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凡不符合规划区划或安全环保条件、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现有化工企业,一律实施关闭、改造、搬迁或转产。初步摸底,全省现有化工企业1021家,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105家,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化工企业455家。
去年以来,宜昌市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重任,还长江两岸“山更青水更绿”,直接关停沿江25家化工企业、83家煤炭企业,未来还将“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09家,关闭煤炭企业38家、“僵尸企业”37家。“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使得宜昌面临5万名职工转岗再就业的巨大压力。
如何应对?该市妥善安置搬迁企业职工,千方百计朝着“不裁减一人”的目标努力。
兴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在沿江化工企业“清零行动”中,兴发集团将拆除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22套生产装置,搬迁7万吨草甘膦等装置,远离长江岸线。
6月2日,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办公室主任宋桂生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为使职工技能提升跟得上产业升级步伐,兴发集团投入真金白银培训、提升职工技能,并为取得职业技能技师、高级技师的员工发放技能补贴。
2016年底,邓思思从兴发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分流出来。她通过自学,完成了专升本,获得集团奖励;后来又考了经济师职称,并成为兴发集团生产核算部门员工,还获得宜昌人社部门的技能提升补贴。
从“要你学”到“我要学”,兴发集团将学习风气融入企业各个层面。宋桂生介绍,集团内有“师带徒”制度,新员工入职时安排师傅传帮带,师傅带学徒半年,考察合格可享1800元的津贴。每年,集团还组织800多名员工,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兴发集团有专业技术持证人员113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人才技能提升与企业转型升级同步。
宜昌人社部门抽调65名人社干部,对应服务22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提供一揽子服务,比如,为兴发集团量身定做招聘简章、专场招聘会。
宜昌市鼓励转产职工积极进行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全方位落实技能提升补贴政策,2017年以来为“关改搬转”化工企业的2650名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437万元。
“如今我月薪可拿7000多元,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已在京山一家化肥厂重新上岗的原宜昌田田化工职工陶伟说,“当初听说要下岗,差点急死了”。
去年初,一个阴雨天,田田化工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原定傍晚结束的职工代表大会,一直开到了深夜11时。
会议室气氛压抑,大家都知道,厂子要关了。“田田化工,离长江只有100米。现在,国家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咱们这个厂,迟早是要搬。迟搬,不如早搬!”宜昌市相关领导如是说。
田田化工是湖北三宁化工的全资子公司,年销售额3亿元,年均利税达到2790万元。在生产红火、效益稳定的情况下关停,损失不小。“但为了生态长江和美丽宜昌,我们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田田化工总经理李先云说。
田田化工关停后,需安置482名职工。对此,宜昌市政府高度重视,前后投入2600余万元用于职工退休金、养老保险等。同时组织了6期免费转岗技能培训。
在企业关停之前,宜昌市人社部门就前后联系了28家化工企业,到田田化工厂区举行了8次专项招聘会,近百名熟练工人,被省内各大化工厂“抢走”,陶伟被京山一家化肥厂“抢走”。
2017年,宜昌市人社部门共为“关改搬转”化工企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1238.6万元,惠及1125名职工;发放稳岗补贴371.3万元,稳定岗位1.48万个。
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尽管化工产业岗位减少,但以广汽传祺、惠科电子、南玻为代表的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大产业集群项目带来更多优质岗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6%、4.17%,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动能转换带动就业效应十分明显。